昆明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五大队(以下简称昆明支队五大队)非现场违法处理窗口服务岗组(以下简称窗口)现有民辅警7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占85%,负责非现场违法处理、驾驶证审验等交通管理综合服务工作,他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优化营商环境,为群众办实事,通过打造窗口这张“青春的脸庞”,不断提升办事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相关资料图)
窗口里,有一双爱笑的眼睛
昆明支队五大队通过定期业务培训、交流学习等促进民警综合能力提升,让窗口所有民警不仅熟悉非现场违法处理业务,还熟知车驾管业务和一般程序违法处理业务。
在此基础上,窗口完成了两轮服务升级:首先是将业务办理流程尽量简化,绝大多数的交管业务只需“一证”即可一次办结;其次是将各类业务进行整合,在规则允许的前提下突破步骤和场域的藩篱,实现绝大多数交管业务只在“一窗”即可一站办全,让群众少跑。
此外,窗口民警定时开展环境消杀,在每天的上班前、午间和下班后进行环境卫生的清理和门窗全开的对流通风,在各入口处提供酒精凝胶,主动提醒前来办事的群众接触后消毒以及全程戴好口罩,工作人员则做到不取口罩,不聚集用餐,对窗口空间和办事时间进行灭菌管理。
为了提高办事群众的舒适感,窗口还推出“阴凉的座位、温热的水、有香气的房间”,并聘请专家到队开展警务礼仪培训,让窗口里呈现出一双双“爱笑的眼睛”。
窗口里,有一对灵敏的耳朵
为进一步提升便民服务水平,窗口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分别在市级行政中心一号楼的政务服务中心、呈贡区政务服务中心、马金铺车管所开设3扇便民服务窗口。随后,又在市行政中心、呈贡区政务服务中心、云上小镇党政服务中心、广电苑党政服务中心增设4台违法自助处理机,通过4个8小时人工窗口和4个24小时自助窗口,实现从区位空间到服务对象的高度覆盖。
窗口作为昆明支队五大队与群众的一个“接口”,一方面做服务输出,一方面强调信息输入,推出“两问两评”工作机制。
“两问”即询问事故隐患问题,询问交通违法线索。窗口人员采取“带本”谈话的方式,对前来办理业务的人员进行现场询问,了解辖区交通设施问题、事故隐患问题以及飙车、改装、违反交通信号等交通违法线索,并将收集到的问题和线索分配至大队相关部门、人员,逐一解决或进一步摸排。
“两评”指评价辖区交通状况,评价交警队伍形象。窗口人员采取“带表”填写的方式,在窗口听取群众对呈贡区交通拥堵情况、警情处置情况以及民警执勤执法活动的意见建议,提供给大队考核部门定期梳理后,结合路面秩序考核、队伍管理各项规定,将群众的意见建议纳入加减分项和管理清单,督促责任部门、涉及人员提升管理水平和在岗履职的工作自觉。
窗口里,有一张叮咛的嘴巴
窗口依托移动公安网络、设备,让窗口“流动起来”。
青年民警定期到市级行政中心三号楼、市局科技大楼、呈贡公安分局、云大医院呈贡院区、云南白药集团等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上门服务,既方便了辖区群众,又主动消化了潜在的窗口业务。同时,结合“美丽乡村行”“一盔一带”“一老一小”等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发宣传册、发公开信、面对面答疑等方式,宣传交通管理各项规定,灌输文明交通理念。其中,由窗口打造的高校“交通安全大篷车”服务宣传活动品牌惠及了10所高校,上万名师生将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交通理念根植于民心,让窗口成为一张张“叮咛的嘴巴”。
2022年,窗口共开展“上门服务”28次,提供咨询16000余人次,处理交通违法500余起,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10余场次,荣获“巾帼建功标兵岗”荣誉称号,通过窗口这张青春的脸庞,让辖区群众真切感受到警察的温度和生活的美好。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刘嘉 文 昆明交警 供图
一审 熊波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朱丽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