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飞鸟撞树”的视频在网络上传开,视频显示,成都街头某路段出现大量飞鸟“撞”向路边大树的情况,密密麻麻,数量众多。据拍摄者蔡女士称,拍摄地点位于成都双流区。
▲来自蔡女士的视频截图
有网友猜测这么大规模的鸟群活动可能和天气变化有关,也有人推测是不是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的前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今天,红星新闻记者联系到了成都野保专委会的专家学者。
(相关资料图)
成都野保专委会秘书长巫嘉伟表示,从视频上看无法辨识是一天的什么时间点拍摄的,不过飞鸟并没有在撞大树。一种情况可能是那棵树上有果实,成都的灰椋鸟和丝光椋鸟成群结队在此觅食。还有一种可能,如果是傍晚黄昏时刻拍摄的,很可能这棵树是一夜栖树,如果是麻雀这些鸟,大概率是飞来睡觉休息的,“每年二三月份的时候,就有很多鸟类飞来集中地在树上睡觉,大家集中在一起一来可以取暖二来可以防御天敌。”不过,不管是哪种情况,这种现象都与地震无关。
据介绍,鸟儿夜晚驻足休息的地方,被称为“夜栖树”。“夜栖树”一般靠近路灯,方便夜间取暖,也有可能靠近河边、居民楼,食物相对充足。据不完全统计,成都二环路之内有类似的“夜栖树”有百余处,其中不少是赏鸟点位。
新闻多一点>>
▲2月6日土耳其,凌晨四点地震来临前,街道上的狗狗发出阵阵哀嚎…
▲土耳其大地震前 天空出现神秘蓝光 原因尚未知晓
▲土耳其地震前奇怪现象!大量鸟类涌出不断鸣叫盘旋
动物异常行为能否预测地震,专家解读——
科技日报曾报道,民间一直流传着“地震发生前,动物会出现大规模迁徙、聚集等异常行为,根据这些异常,就可以推测出地震的发生”。
还有一首歌谣是民间对地震发生之前动物异常的总结:
骡马牛羊不进圈,老鼠成群往外逃。
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冬眠老蛇早出洞,燕雀家鸽不回巢。
兔子竖耳蹦又撞,游鱼惊慌水面跳。
家家户户细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上述报道称,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原所长王自法教授介绍,早在1968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动物研究所曾在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百尺口建立一个生物预报地震的实验点,利用鸽、猫等动物,对方圆50公里、震级在3级以上、5级以下地震进行了多次较好的预报。
例如,1968年7月24日,他们发现百尺口的猫和红山(离百尺口约35公里)的鸽子均有明显异常反应,即于当晚发出预报,认为24小时内,在百尺口方圆约50公里范围内,将有4级左右的地震发生。结果,7月25日7时左右,东汪(离百尺口约20公里)有一震群,震级最大达到4.8级。
又如,1968年9月17日,他们根据鸽、猫的异常,当晚发出预报,认为48小时内宁晋县附近将有4级左右地震。结果,9月18日22时39分在素邱(离百尺口约30公里)发生了4.6级地震。
约瑟夫·科什温克在《美国地震学会年报》曾对动物异常行为进行了归纳性评论。他认为,动物可能比人类更加敏感。在地震没有发生之前,如果有电磁波、空气湿度、微小振动等某些物理量的变化,动物能感觉到进而导致其行为异常。在地震发生之后,它们也能够利用快速传播的P波信息判断S波即更大震动的到来。
不过,2018年《今日美国》一条新闻指出:美国地震学会官方杂志刊登研究报告表明,靠动物来预测地震“不靠谱”。
王自法特意付费购买了该报告,并为科技日报记者进行了详细解说。他指出,来自德国地质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小组总结了过去180个有关地震前动物异常的报告,包括130种动物、160次地震、700多条记录。该报告最后得出结论:从概率上看动物异常与地震前兆有相关性,但是因为数据的质量和数量有限(经常是单个样本点),难以进行系统的高质量研究,所以也直接证明了以往相关研究的局限性,无法从科学上将动物异常和地震预报准确地连接起来。
“这个报告是目前人类采用数据点最多,分析手段最为严谨的科学期刊内容,所以相对来说,其研究结果还是非常可靠的。”王自法说,“导致动物异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地震即将发生,也可能是由于其他群种的干扰,或者是动物自身饥饿、疾病等,不能单一地将动物异常和地震即将发生划等号。”
据红星新闻、每日经济新闻
(请点击“读报纸”或“服务”打开重庆晨报一版了解更多资讯)
编辑|陈宇 郭娟
主编|谢兵
审核|胡钊钦
标签: